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好处的人……他们是举双手欢迎甚至是热烈拥抱表示感谢的。
这样从基层开始的探访,原本只是章成铭那天晚上突发灵感后,想出来的一个解决办法。
因为他毕竟对这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缺乏足够的了解,他需要深入一线基层,去实际摸底一下国家的工业底子最高和最低的尺度到底在哪里,这才能充分在这个基础上,去研发能快速生产和投入实战的某些大杀器出来。
和以前不一样,如果是一年前两年前,章成铭还真不太敢这样亲临一线去解决问题,因为当时的他还真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来直接现场解决这些问题。
当时的他,其实更多的是垚的技术传声筒而已。
而现在,经过这两年的的学习,特别是前段时间触摸到垚刻意隐藏的技术核心领域,不知不觉中,章成铭已经累积了足够的相关知识。
在其它领域不敢说,但就胶基燃料、新合金材料,以及玖爪、核聚变这些他亲自亲手操刀从理论到实践全流程接触的相关的领域,他所累积起来的经验和理论是这个星球上无可争议的第一人!
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实践,章成铭已经变得更加的自信,这两年的学习已经让他累积到足够多的超前的技术理论,以及无数亲自实操中累积下来的经验。
很多研究课题也不用再需要向垚去请教,甚至在他内心中,已经开始刻意的减少请教的次数!
这个摸底垚一开始并不是太看好,但随着一个项目的开展,它也改变了原本漠不关心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天天用‘芯’去设计处理各种机械构造。
因为章成铭除了去钢铁生产和加工这些企业之外,章成铭还去了几个工程设备设计、制造企业,这几个企业中,有上次研究玖爪时已经有过合作基础的国内大型工程机械厂家,也有新加入进来的重工企业。
这些企业是凑在一起,以星海飞跃为技术统筹龙头,集体负责研发一各项项目:
在月球上的第一个从月壤采集、运输、存储、预加工,再到投料,精炼,取水脱氧(内部气体分子),制取氦3,分流采集品,以及净水净氧以及提纯氦3,直至储存,最后处理废料,部分月壤烧结后形成月球基地建设材料,部分拉到某个月坑里填埋的一系列自动化处理设备!
垚对其它项目可能兴趣缺缺,但对这个挖矿的项目却是极为上‘芯’……
这可关系到它是否能早点返回母舰的进度,自然不会偷鸡摸鱼,甚至还会催促着章成铭有空经常过去帮助那边的人去解决各种出现的新问题。
有了这套设备,每天处理月壤的速度那是成倍的增加。
而且好处就是这套设备和系统不仅便于运输和安装,更是无须人工直接在外面现场操作,只需要远远的坐在月球基地里,吹着舒适的空调,盯着面前的各种监控画面和仪表,就能轻松的完成整个过程。
这势必减少了在月球上的工作人员总数。
这个总人数的降低,又一下子减轻了整个过程中人员数量带来的建设和维持运输压力。
要知道,人员长期值守,所需要考量的不仅仅是几套维生设备,以及食品水源还有生活物资的运送问题,更麻烦的是生活空间也要几何式的放大。
一个人生活在一百平方米的空间里,算上高度有几百个立方,对于一个受过训练的人来说会觉着舒适宽敞。
但两个人?三个人?还有更多人呢?
人数的增加会让现场变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从一个宽敞舒适的生活区域变成拥挤不堪的集体宿舍,相处久了,汤匙难免碰锅沿,拥挤的环境会激发人类内心的不满情绪,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因此目前的航天员在审核中,个人的情绪把控能力,心理情绪调节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要不然,就会像西方科幻电影那样,航天员中总会出现那么些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甚至神神叨叨的家伙在电影中搞事情,把好好的科幻片愣生生的变成太空大逃杀类似的血腥恐怖片……
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在甄选航天员性格的流程外,尽可能的增加航天员们的生活、工作空间,提供给他们足够的个人隐私度,还有宽敞舒适的生活条件,尽力的降低他们心中负面情绪的产生。
而既然提到生活区的事,那又得提一下这方面的进度。
这块设计、生产工作还是交给航天局的人完成的,但航天局也在前几次的操作中发现了问题,和尝到了某些甜头。
从最初那个初代胶基燃料反应舱开始,再到后面的那个大型环月空间站,这些东西看似大,但航天局因为有此前空间站的设计和生产经验,技术储备是没问题的。
但生产进度上却受到了些挑战。
因为当时同时开展的项目太多了,为了增加生产速度,航天局在张局的批准下,大胆的引入了星海飞跃之外的民营企业进入参与。
更多的民营
第85章 我要搞事情(二)(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